>>您当前位置:首页 -> 专题 -> 2020 -> 减税费优服务 助复产促发展
塞上“金笋”破土记
2025-07-11 19:12:37   
2025-07-11 19:12:37    来源:吴忠市税务局

   在全国最大独立连片绿芦笋基地宁夏吴忠市同心县,一筐筐挺拔翠绿的“宁芦”牌芦笋正被快速分拣、预冷、装箱,即将跨越山海,摆上日本、美国、新加坡等国的餐桌。近几年,“蔬菜之王”芦笋的种植版图添上了宁夏的名字,在曾经被视为“不宜之地”的同心旱塬,一场从“水土不服”到稳定高产、畅销海外的产业奇迹正在上演。

  风霜困旱塬,税暖破“笋”局

  “立夏后狂风不止,早晚温差大,露天芦笋根本受不了!”回忆起过往,基地厂长董义满是无奈。春季频繁的晚霜冻害,导致嫩笋“弯头”“空心”,品质产量双降,产业步履维艰。当宁夏大学叶林教授团队尝试用大棚为芦笋“遮风挡霜”时,税务部门的“助农团队”也同步抵达。“从采购大棚钢架的增值税减免,到支付农技服务费的所得税优惠,政策红利直接降低了我们的前期投入成本,给试验吃了‘定心丸’。”基地企业负责人钱乐丽感慨道。

  吴忠市税务局不仅精准梳理推送“农林牧渔税收优惠包”,更主动辅导企业规范账务处理、准确适用农产品初加工所得减免、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等政策,让宝贵的资金活水回流田间,助产业破冰前行。

  大棚锁春意,税润育“金”苗

  设施大棚的成功试验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,激起了产业升级的涟漪。在税惠政策的持续滋养下,49栋标准化大棚迅速在下马关镇窖坑子村拔地而起,青年博士创新服务站也落地深耕。“税惠的‘真金白银’转化成了大棚里更先进的温控设备和更稳定的生产环境,这‘金苗’才能长得这么好!”董义指着棚内翠绿挺直、无空心弯头的优质芦笋,喜悦之情溢于言表。

  吴忠市税务局探索“项目管家”全程跟进,不仅确保各项政策应享尽享,更针对企业经营特点,辅导建立规范的涉税处理流程,防范潜在风险。初加工车间购置设备享受固定资产加速折旧,预冷库、通风库运营产生的电费等进项税得以充分抵扣。税惠精准滴灌,成为高标准设施化种植的坚实后盾。

  “宁芦”通四海,税捷畅“出”路

  品质的飞跃打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。为了让带着塞上风土的“绿色黄金”更顺畅地香飘海外,税务部门开通了“农产品服务专线”,提供全流程政策辅导和退税加速办理。“‘免检’芦笋能快速通关,退税款及时到账,大大缓解了我们的资金周转压力。”钱乐丽介绍道。山东采购商王友军也深有体会:“这里的芦笋品质顶尖,出口服务效率也高,资金回笼快,合作非常顺畅!”便捷高效的税惠服务,成为“宁芦”品牌畅行四海的“加速器”。

  产业的蓬勃发展,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当地百姓。芦笋种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,创造了大量家门口的就业岗位。更令人欣喜的是,对承包大棚种植的农户,税务部门及时落实自产自销农产品免征增值税政策,确保交易合法合规。“承包20个大棚,80来天就能挣3万左右,税费减免政策主动上门,这干劲能不足吗?”一位笑容满面的承包户扬了扬手中的免税发票。绿色无农药、脆嫩可口的芦笋,产地收购价可观,进入高端市场后价值倍增,产业的强大吸引力持续释放。

  今年,新企业携3000亩种植规划入驻下马关镇,与现有基地一路之隔。吴忠市税务局“项目管家”已前置对接,不仅量身定制税惠方案,更将合规经营辅导贯穿项目启动全程。下马关镇,正崛起为宁夏名副其实的芦笋“黄金产业带”。从对抗风霜的塑料大棚,到农民舒展的笑脸,再到远渡重洋的绿意盎然,税惠春风如同无声的细雨,浸润着同心旱塬,它与塞上儿女的智慧汗水交融,在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上,共同绘就了一幅以“绿色黄金”铺就的产业兴、乡村美、百姓富的共富新画卷。(通讯员 王文轩 李旭升)

【编辑】:杜爱虹
【责任编辑】:杨丽